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学术交流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与前沿技术
温度传感器时间常数测试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李成浩, 刘显明, 章鹏, 雷小华, 陈伟民
2020, 40(2): 1-7. doi:
10.12060/j.issn.1000-7202.2020.02.01
摘要
(
)
PDF
(147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总结了近年来温度传感器时间常数测试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各种测试方法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及研究成果。根据热源及测试装置的特点对现有测试方法进行了分类,并进行了不同测试方法的对比分析,指出了不同测试方法的优点和适用性。基于当前温度传感器微纳化和高速响应的发展趋势,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提出了温度传感器高速动态响应测试技术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微波中功率测量技术发展综述
温世仁, 郝志坤, 张正龙, 王丽娟, 杨静
2020, 40(2): 8-13. doi:
10.12060/j.issn.1000-7202.2020.02.02
摘要
(
)
PDF
(115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耦合衰减法和量热法两种主要的微波中功率测量方法的原理及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指出量热法在微波中功率高准确度测量方面更具优势,可作为建立微波中功率计量标准的优先研究方向之一。
量值传递技术
热防护材料高温异型传感器校准技术研究
赵化业, 裴雅鹏, 张俊祺, 刘浩
2020, 40(2): 14-19. doi:
10.12060/j.issn.1000-7202.2020.02.03
摘要
(
)
PDF
(103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温异型传感器广泛应用在热防护材料研究领域,因其测温部分比通用温度传感器尺寸短,现有的校准装置无法满足该类传感器的校准需求。针对高温异型传感器无法校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专用高温恒温炉、基于比较法的校准方法,研制了高温异型传感器校准装置,实现了该类温度传感器的量值溯源,并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
扫频绝压校准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张大有, 温世仁, 孙凤举, 武东建, 焦鑫鑫
2020, 40(2): 20-24. doi:
10.12060/j.issn.1000-7202.2020.02.04
摘要
(
)
PDF
(1904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扫频绝压校准装置的设计与实现,该校准装置不仅能产生绝压正弦压力信号,还可以产生绝压扫频压力信号,可以在给定频率点对绝压传感器进行幅值灵敏度和相位的测量,也可直接测出绝压传感器在给定频率段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校准装置的工作频率范围为(1~5000)Hz,工作压力范围为(1~200)kPa。
立靶测试系统立靶密集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乔永盛, 李云玲, 任绍卿, 张荔萍, 乔慧颖, 高俊文, 班跃
2020, 40(2): 25-29. doi:
10.12060/j.issn.1000-7202.2020.02.05
摘要
(
)
PDF
(85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CCD的数字立靶测试系统是一种非接触立靶测试方法,提出了采用视觉标定分析坐标结果的方法,介绍了同步雷达触发、CCD成像,通过图像分析得出立靶测试结果的测试系统。为了完善基于CCD的数字立靶测试系统的测量结果,建立测量模型,根据视觉标定法、系统结构等分析评定各因素带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精密测试技术
基于多层感知机的密封继电器PIND信号识别
李响, 蒋爱平, 杨世华, 薛永越, 王国涛
2020, 40(2): 30-35. doi:
10.12060/j.issn.1000-7202.2020.02.06
摘要
(
)
PDF
(1113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了一套航天密封继电器信号识别方法,基于微粒碰撞噪声检测(PIND)法,通过对信号的时域及频域的特征分析选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运用了机器学习方法,采用多层感知机并对其进行超参数寻优,找到了最优的超参数组合。对信号进行处理分析来判断密封继电器内是否存在多余物。提高了分类的准确率,同时也提高了模型的整体性能。
基于经纬仪的光束平差法定向方法改进
王伟瑶, 尤智伟, 黄剑
2020, 40(2): 36-42. doi:
10.12060/j.issn.1000-7202.2020.02.07
摘要
(
)
PDF
(988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基于传统经纬仪工业测量系统使用光束平差法定向精度有待提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定向改进方法。该方法同时结合了精确互瞄法与光束平差法,简化了测量过程,提出新的约束,消减了光束平差法中定向阶段的基准点测量累积误差,实现了在非通视条件中完成多台经纬仪高精度定向的目标。试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可在10m范围内,在误差为±3″的测点交会精度下,维持0.1mm的定向精度。
基于DSP的数控XY工作台同步触发测控系统
杨洪涛, 顾嘉辉, 江磊, 李莉
2020, 40(2): 43-49. doi:
10.12060/j.issn.1000-7202.2020.02.08
摘要
(
)
PDF
(2219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验证多影响因素作用下的数控XY工作台误差补偿效果,必须设计能够实现温度、运动速度、X/Y坐标位置、标准量实时采集与同步触发的测控系统,用于补偿实验验证。介绍了能够实现工作台运动速度、温度、光栅尺与电感测微仪同步触发并实时采集的测控系统。以数控XY工作台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测微仪为工作台位移标准量,DSP为主控芯片,搭建了实验装置进行了实时采集、同步触发和比对实验,以及测控系统测量误差和重复性误差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测控系统可以实现预设目标,可以用于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数控XY工作台位移量与标准量的实时比对,验证工作台误差补偿效果,也为后续数控机床在机测量系统误差补偿器的研制打下基础。
传动比和转速对永磁齿轮传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肖磊, 张海, 许宝玉
2020, 40(2): 50-56. doi:
10.12060/j.issn.1000-7202.2020.02.09
摘要
(
)
PDF
(148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一种径向调制永磁齿轮,运用有限元技术,通过变更仿真条件中的传动比和转速,并对仿真结果中的输出转矩和传动效率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传动比和转速对输出转矩和传动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传动比的增大,输出转矩呈二次曲线规律变化,而传动效率则呈减小趋势;相同传动比下,随着主动转子转速的增大,输出转矩和传动效率均呈减小趋势;提出了以传动效率〖WTBX〗η〖WTBZ〗为目标值的等效率曲线概念,得到了
η
=90%时的等效率曲线
i
~
n
1
(
i
和
n
1
分别代表传动比和主动转子转速),当
n
1
和
i
的交点位于等效率曲线下方时,即可满足
η
>90%。
过盈滚动轴系的多周误差
孙方金, 王蕾, 张忠武, 王震
2020, 40(2): 57-60. doi:
10.12060/j.issn.1000-7202.2020.02.10
摘要
(
)
PDF
(74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说明滚动体的公转规律,分析过盈滚动轴系“多周误差”的形成机理,解析多周误差周期的计算方法,并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指出多周误差的周期由过盈滚动轴系构件的几何尺寸决定,提高轴、孔和滚动体的圆度,特别是滚动体的圆度,可以减小轴系回转误差。
高保真卫星电源负载场景重现系统设计
杨同智, 刘廷玉, 曾齐, 党建成
2020, 40(2): 61-65. doi:
10.12060/j.issn.1000-7202.2020.02.11
摘要
(
)
PDF
(153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卫星工作期间整星负载变化较大,多次高精度重现卫星电源负载场景,有助于卫星供配电系统的性能测试和故障排查;但使用真实卫星负载、蓄电池,存在安全性、难以快速重复建立状态的问题,会对蓄电池寿命和单机安全造成影响。设计了一套卫星电源负载场景重现系统,高保真度地记录与重现卫星外电、内电与负载场景,可快速重现供配电现场,辅助卫星测试与故障排查。
CCPT系统中基于副边阻抗调制技术的反向信号与能量叠加传输技术研究
刘超, 戴明, 赵勇, 蔡萍, 吉小军
2020, 40(2): 66-72. doi:
10.12060/j.issn.1000-7202.2020.02.12
摘要
(
)
PDF
(1316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决金属环境条件下的无线供电和信号传输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耦合方式的无线能量和信号并行传输方案。通过建立E类放大器的数学模型,分析电容耦合系统的传输特性和阻抗影响机理,设计了适用于E类放大器结构的调制与解调电路,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电路的可行性,为CCPT系统从能量传输到信号回传提供了系统性的理论指导。
计量综合管理
浅析航天型号计量保证工作
冯志军, 裴雅鹏, 杨瑞雅, 苗春林, 侯雄
2020, 40(2): 73-76. doi:
10.12060/j.issn.1000-7202.2020.02.13
摘要
(
)
PDF
(702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计量保证工作是航天型号任务质量保障的基础,关系着型号任务的成败。主要介绍了航天型号任务中计量保证工作的现状和不足,结合航天型号任务的全流程工作,提出在型号任务各环节的计量保证工作建议。
关于军事计量设备自主可控工作的思考
才滢
2020, 40(2): 77-80. doi:
10.12060/j.issn.1000-7202.2020.02.14
摘要
(
)
PDF
(817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军事计量设备国产化率低的现状,制约了军事计量设备自主可控工作的开展。为此,针对军事计量设备国产化自主可控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探讨了通过建立军事计量设备自主可控需求对接机制、健全系统规范的技术标准,构建联合攻关科研模式等路径,提出了推进军事计量设备自主可控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某拖缆长度测量结构改进方法研究
李红泉
2020, 40(2): 81-84. doi:
10.12060/j.issn.1000-7202.2020.02.15
摘要
(
)
PDF
(1875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拖缆放出长度是拖靶飞行的重要参数,测长过程一旦发生故障势必造成严重后果。针对长度计数间断现象,从长度测量装置的结构原理、空中受力和飞行过程分析了计数错误原因,提出了结构改进方法和飞行机动航路要求,以实际应用验证了解决措施的有效性。
一种新的飞行器运输振动负荷确定方法浅探
佟向鹏, 何绪龙
2020, 40(2): 85-87. doi:
10.12060/j.issn.1000-7202.2020.02.16
摘要
(
)
PDF
(87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指出了飞行器实物运输试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等比模型实物进行运输试验的方法。通过对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关注重点予以阐释,在充分运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提高飞行器运输状态下抗振动冲击设计能力提出建议。
专用测试装备计量特性的分析方法
文海, 翟巧丽, 秦项乾
2020, 40(2): 88-92. doi:
10.12060/j.issn.1000-7202.2020.02.17
摘要
(
)
PDF
(930KB)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专用测试装备计量特性的分析评定难题,提高装备量值溯源的有效性,从装备使用者视角出发,以测试能力为基点,应用系统分析法,形成了包括方法思路、识别范围、“可计量”原则、分析步骤和结果表达等内容的计量特性分析方法。最后,以炮口冲击波测试系统为例,对该分析方法的应用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既可以为在役装备重新评定计量特性提供支持,也可以为新建(或在研)装备论证提供参考。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